綠油油的百香果藤蔓爬滿棚架,碩大的木瓜果香四溢,翠綠的芭樂壓彎了樹枝。走進唐山市路北區韓城鎮大張劉村的溫室大棚,仿佛進入熱帶果園,十餘種熱帶水果長勢喜人,累累碩果挂滿枝頭。
種植戶李召輝向記者介紹,這邊木瓜已經七成熟了,那邊種的是無花果……說着,他從枝頭摘下幾條紫紅色的“毛毛蟲”送到記者手中,“嘗嘗台灣長果桑,可甜了!”
最開始踏足“南果北種”時,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。一次他前往廣西學習,适逢雨季,土壤連續多天一直濕漉漉的,“這麽大雨,根不會爛嗎?”當地種植能手向他解釋,這在廣西是常态。李召輝恍然大悟,“我們在北方種果物,講究‘見幹見濕’。但南方水果習慣高濕度,我要是等土壤幹了再澆水就晚了。”
就這樣,通過反複摸索實踐,李召輝漸漸總結出“南果北種”的三條關鍵“密碼”:溫度、濕度和土壤酸堿度。“棚内用吊噴,是爲了保證濕度。冬天氣溫低,大棚外面還要蓋上一層棉被,保證溫度。”李召輝指着大棚說,“南方土壤是偏酸性,北方土壤偏堿性,這個也得注意。”解決這三條關鍵要素,大部分南方水果基本能保證95%以上的存活率。
不過榴蓮是個例外。李召輝帶記者來到榴蓮苗木培育區,一排貓山王榴蓮幼苗已有拇指粗細,頭頂上獨特的“棚中棚”結構引起記者注意。榴蓮對溫度的要求極高,必須常年保持在18℃以上。“一般大棚隻能保證0℃以上,如果全部用電保暖的話,成本太高了。”爲此他想出了“棚中棚”的辦法,大棚套小棚,中間有空氣層,以起到保溫作用。“冬天冷的時候,兩層大棚再都蓋上棉被,基本可以達到最低溫度要求。”
大棚裏琳琅滿目的水果,都是他優中選優的結果。他說:“像芭樂、百香果、木瓜這些水果長勢比較旺,成本可控,北方人也容易接受,是可以大規模種植的。但比如山竹,長勢慢,成本高,不适合投資。”總體來看,“南果北種”成本較高,與南方本土水果相比,在價格上缺乏競争力,“但都是自然成熟,口感好,糖分高,走的是高端定制路線,主要通過網絡銷售,不僅賣給唐山本地人,也有很多北京顧客在網上購買。”
李召輝說,如今他已成功種植了芭樂、百香果、木瓜等30多種熱帶水果,共有兩個園區,60多個大棚,面積達200多畝。目前各類水果年總産量達20萬斤,年銷售額大約300萬元,還吸納周邊20多位村民就業,有力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緻富。
近年來,随着現代農業技術的進步,越來越多的南方水果在北方落地生根。“南果北種”已經悄然成爲城郊特色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,逐漸成爲農民增收、助力鄉村振興的新途徑。